2018年8月5日,In-flame Team团队前往江阴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采访江阴市行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江阴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桂珍女士。王桂珍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就江阴市纺织业具体情况与苏南模式进行了专题采访。
王桂珍女士1983年进入原江阴市纺织公司,在纺织行业深耕3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纺织业兴起和发展路径的亲历者。她就江阴纺织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日出万匹,衣被天下” — 江阴纺织行业现状
江阴纺织历史悠久,在明嘉靖年间就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2002年,江阴市江阴市被评为十大纺织产业基地市之一,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江阴市评为模范产业集群和经济总量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总体来讲,江阴市纺织业具有如下特点:
- 产业体系完整
江阴市纺织业已经形成化纤、纺织、印染、服装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江阴市纱产量近50万吨,布匹产量近5亿米,印染布逾5亿米,呢绒超1亿吨,服装4.16亿件,化纤371.68万吨。
- 经济总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江阴市2017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企业407家,主营业务收入完成近157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的近30%,利润完成近100亿元,同比增加9.08%。
- 行业特色鲜明
细分行业中,江阴服装服饰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500亿元,占本行业比重近30%,化纤业紧随其后,占纺织行业比重的29.15%,毛纺织业占纺织行业比重超25%,棉纺织及印染加工业占纺织行业比重近15%,以上四大产业占全市纺织行业比重约为97.78%。
- 规模优势突出全市开票销售收入前50名工业企业中,纺织有14家,其中海澜集团达1121亿元。数十件产品是同行业的“单打冠军”,如阳光集团的精纺呢绒。
- 产业集聚明显
江阴市产业集聚度高,有六个纺织产业特色名镇以及多个细分领域生产基地,非常具有区域特色。
- 知名品牌众多
江阴纺织企业中有世界名牌1只,中国名牌7只,并有一大批企业承担了国家甚至世界行业标准的制定。
但是江阴市纺织业也存在了许多不足,如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资源成本压力巨大,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对此,王秘书长给出了江阴市纺织业未来前进的方向:首先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也会加快促进企业创新步伐,从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科技创新、营销模式等多方面创新,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In-flame Team的成员们对海澜集团董事长周建平的一句话深表赞同,“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经营思路”,纺织业不必妄自菲薄,传统产业与现代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采访小组的成员们深信,只要能够“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新妆袨服照江东”的盛景,必将在江阴大地上延续。